01 車企進入“大逃殺”時間
但車企的營銷,走到今天,積累了太多痛點:傳統的線上獲客渠道的效率在打折扣(比如垂直門戶),而且數據也不透明;原來的經銷商模式也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,已經開始出現經銷商倒閉潮便是明證;而造車新勢力則來勢洶洶,裹挾大量的資本沖擊市場,導致整個行業出現明顯的“虧錢效應”。
難,太難了。簡直是“大逃殺”,不能殺出一條血路,自己就會變成那條血路。
增量市場變成存量市場、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,車企想在這場大逃殺中突圍,并不簡單,不是某個單一領域的努力就能解決。車企不僅需要產品的升級和差異化,還需要提升整體服務體系的品質,更需要大幅度提升品牌認知和贊譽。但要提升自己的“三力”:品牌力、產品力和服務力,車企需要在真正理解消費者的前提下才能實現。
02 強化“三力”必須建立在理解消費者的基礎上
但,今天的困難在于,車企理解消費者的難度很大。大部分車企,能夠拿到與消費者留資相關的數據,但是對于消費者人群更為復雜多樣的行為和屬性,例如旅程還原、各種品牌在他們心目中的認知和喜好、消費者的興趣等,基本上一無所知。
因此,騰訊廣告提出了以5R模型為核心的諾亞計劃,通過數字化洞察全域用戶人群的流轉歸因,幫助車企更好地理解消費人群,從而更好構建自己的品牌力、產品力和服務力。
Reach,是指品牌推廣信息觸達到消費者;Respond,是指消費者對推廣信息有反應,開始主動接觸相關信息,并與汽車品牌進行淺層次的互動,或是品牌多次reach到消費者,從而讓消費者產生了互動;Resonate,是指消費者的購買傾向已經受到影響,并主動開始尋求更多的信息以幫助他進行購買決策;React,則是指消費者已經開始發生購買相關的行為,例如留資、到店、下訂等;Ripple,是指消費者成為車企的客戶,并在長期用車過程中,持續與車企發生互動與交易的過程。
Reach到Ripple這五個階段,我們用R1到R5指代。
5R模型的價值不僅于此。它能夠幫助車企深入了解自己的消費者資產,也能幫車企進行科學的數字營銷歸因,還能實現更好的營銷決策。下面我們具體看看騰訊廣告如何基于5R模型分析,幫助車企實現更好的數字營銷轉型。
當然,基于5R模型生成的數據分析,還可以幫助車企洞悉不同流量類型的5R人群分布以及不同時間階段的人群變化趨勢,來觀察車企的營銷效果。通過從R1到R5的汽車品牌人群資產層級對比分析,我們能發現很多有意思的東西。
除了表層的數據變動外,我們也需要深入了解消費者,對于品牌的內心偏好。從品牌A的用戶搖擺率數據分析中,我們可以看到,相比于R1、R2,品牌A的R3層用戶的搖擺率最低,品牌忠誠度較高。對于平均購車決策周期長達5.1個月的汽車行業而言, 如何牢牢鞏固住R3用戶的心智影響、擴大這一用戶人群比例,是車企營銷增長的重要方向。
同時,我們也可以結合時間維度的數據分析,來研究消費者的心態,例如,過了一個月之后,仍然留在原層級的消費者數量。在這個趨勢中,我們看到的是在低位的層級(如R1、R2)的比例在縮小,而在高位的R4層級人群在增加。
通過5R模型的分析結果,我們也可以看到哪些廣告的投放,更有可能讓消費者發生心態上的轉變,例如下圖所示,核心人群追頻曝光能夠更好將消費者從R1層級轉化到R2層級。
同樣,公眾號和微信內的搜索,以及小程序互動,能夠促進消費者從R3層級轉化到R4層級。
了解消費者層級的遷移情況,對于車企的數字營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。它不僅僅能夠為我們提示風險(例如,看到R3層級的人,“下滑”到了R2層級,這意味著部分人群正在遠離我們),也能夠給我們展現我們需要在推廣上做出針對性努力的方向(例如通過搖擺分析)。
如下圖所示,品牌A能獲得的留資量占該品牌整體潛在線索人群的16.9%,不到五分之一。雖然大量的消費者都被品牌A觸達過,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與企業進行了更深入的互動。而沒有深入的互動,也就難以轉化為實際的留資。
而對于品牌B來說,則是另外一番景象。品牌B首先要解決觸達的問題,因為大量的線索池中的品牌目標人群并沒有被觸達,也就讓這些人留資的可能性很低。增加品牌投放,增加觸達,能夠改善這一狀況。
品牌C在將近一半人群未觸達的情況下,能夠與已觸達的消費者進行良好互動(R3人群占比不錯)。這可能預示著C能夠在私域端大有作為,但在品牌投放的前鏈路營銷上,仍然需要花更大力氣。
平臺通過5R模型為車企提供的立體化線索分析視圖,能夠幫助車企識別自身的線索獲取態勢,并直觀展現線索轉化的過程。無論是還有多少獲客空間,還是發現存在哪些留資轉化的短板,都可以一目了然,有的放矢。
當然,騰訊廣告為汽車企業提供的“諾亞計劃”,能夠更進一步提供品牌整體人群或5R各層級人群的偏好,以及內容質量分析。例如,某品牌人群對于科幻類動漫IP有更高的興趣。在相應內容推送消費者后,我們也可以基于目標人群與內容的交互情況,進行內容質量的科學評估。
對已經轉化的人群,也可以回溯他們此前內容消費的旅程,從而實現營銷效果的歸因。
又如,某個車企的品牌發現自己的搖擺人群,不是糾結于是否購買其他車企的產品,而是搖擺于自己的另一款產品。進一步的分析發現,兩款產品價格相似,但是兩款產品都有讓消費者“又愛又恨”的部分,剛好一個產品的長項是另一個產品的短處,所以消費者特別糾結。
基于這樣的分析,改進產品,推出一個價格略貴,但剛好彌補二者短處的更好的產品,結果獲得了更多的R4人群。
從這些能力和場景看,騰訊廣告的諾亞計劃,以及其背后的5R模型,最核心的價值,是能夠給轉型時期處于困惑中的車企營銷方向和策略的確定性,并且基于5R模型的能力,構建更具針對性更能強化優勢和彌補短板的數字營銷